(资料图)
4月22日,在形美如天梯、壮丽若龙脊的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上,隆重举行哈尼梯田“开秧门”仪式,共同预祝秋季大丰收。
早上9点,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,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。随着牛角号浑厚的声音响起,祭祀活动开始了。在村民们自制的各式乐器伴奏下,在梯田田埂间欢快的歌声中,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把祈求丰收的祝福放到梯田的水源处,象征秧门已经打开。年轻小伙们一边欢声歌唱,一边挑着青翠的秧苗来到田间地头,把它们分给田埂边等待的村民。活动现场再现了从犁田、耙田到挑秧、插秧等一系列传承千年的哈尼传统农耕文化。
“开秧门”是哈尼族村寨迎接播种的一种传统古朴的仪式,标志着春耕生产正式开始,并祈祷粮食丰收。2018年撒玛坝梯田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中国(连片)面积最大的哈尼梯田。今年初,红河县就谋划利用传统节日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在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同时,不断增加旅游业态,丰富旅游体验,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,让当地群众在青山绿水间端起“绿饭碗”,吃上“生态饭”。
活动现场热闹非凡:近处的水田间,孩子们欢快地在田间摸鱼;远处的田埂上,村中妇女们一边唱起山歌,一边跳起曼妙的舞姿,为梯田更添一分世外桃源的意味。哈尼谚语说:“一年的开端就是从一棵秧苗开始的。经过农民的精耕细作,一棵秧苗将会为我们带来粮食和富足的生活,带来一年的期盼与希望。”当天,来自五湖四海的上千游客莫名而来,宛若仙境的撒玛坝美景和浓烈如酒的民族风情让游客们纵情山水,流连忘返。
游客 车红国
这次专门来拍红河县“开秧门”活动。撒玛坝挺美的,今天早上我拍了日出、朝霞;现在来拍这个“开秧门”,挺热闹、挺好!为宣传红河县,宣传撒玛坝梯田,我认为开了一个好头。
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副校长 李白章
哈尼族是一个信奉自然,崇尚自然,感恩自然的民族。所谓“开秧门”就是哈尼族感恩自然的一种农耕礼俗。在很久以前,哈尼族通过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来辨别四季的时候,就产生了开秧门。实际上所谓的“开秧门”就是感恩于报春的布谷鸟和源源不断向梯田输送水分的森林。正所谓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直贯穿整个哈尼文化的。
红河县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
标签: